热词: 公交车站 酒店 餐饮 医院 更多
手机版 欢迎使用8684!
  • 概要
  • 历史
  • 地理
      耒阳市区号:0734
  耒阳市邮编:421800
  耒阳市位于湘南腹地,总面积2656平方公里,人口130万,辖1个副处级开发区,34个乡镇办事处。耒阳历史悠久,是农耕文化的发祥地,伟大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故乡,秦设县,是一个建制2200多年的文化古城,历称“三湘古邑”、“荆楚名区”。
  耒阳区位优越,交通便捷。耒阳毗邻广东,北接衡岳,是全省经济战略重点“五区一廓”的南大门,是承接广东等沿海城市产业梯度转移的前沿地。京广铁路、京高速公路、107国道纵贯南北,320省道横跨东西,武广高速铁路将在耒阳设站;耒水、舂陵水四季能航,直入湘江。
  耒阳文化底蕴深厚,风光秀丽。境内人文景观荟萃,旅游资源丰富。耒阳资源富集,物产丰盈。素有国家级“杂交水稻制种基地”、“油茶之乡”、“楠竹之乡 ”、“能源之乡”、“汉白玉之乡”的美誉。已探明的物产有45种之多,煤炭可采储量达5.1亿吨,耒阳城市秀美,规模初具。目前,城区面积达30平方公里,汇集人口30万,治安、交通、环境卫生全面整治,供水、环卫、交通等配套设施日趋完善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,城市品位不断提升,城市向周边县市的辐射功能不断增强。
  近年来,耒阳坚持招商引资,壮大民营,财政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势强劲,在2003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考核评比中名列第八,耒阳经济已进入全面加快发展期,一个文明、秀美、安康、充满活力的耒阳正以崭新的面貌耸立于世人面前。
  耒阳市位于湖南东南部,耒水中游,是省政府确定的全省经济发展战略重点“五区一廊”的南大门。全市辖34个乡、镇、办事处,总面积2656平方公里,其中城市面积51平方公里,总人口123万,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,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故乡。
  耒阳这块古老的土地,历为荆楚名区,湖广要冲。秦初建县,汉时设郡,元代升州,抗日战争时期曾为临时省会。耒阳地灵人杰,人才辈出。东汉蔡伦发明造纸,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;西晋罗含文章甲天下,称为“江左之秀”;明代李玺、胡文壁、谢文祥,为封疆大吏,政绩斐然;清代刘厚基,捍卫国家领土,死而后已,追封“建威将军”;红军三军长伍中豪、李天柱、刘铁超,为新中国的建立流尽了最后一滴血。
  耒阳资源丰富。有耕地面积88.6万亩,森林面积206.5万亩,水域面积235万亩,被定为湖南省商品粮、优质烤烟、红麻留种、柑桔、生猪出口森林生产基地。矿产品种类多、储量大,主要的有煤炭、高岭土、大理石、锰、钨等。煤储量5.1亿吨,居湖南之冠;大理石质纯细腻,洁白如玉;高岭土品位高,储量8000余万吨.水能资源可开发量 13.34万千瓦。植物资源1280余种,油茶面积、产量均居全省之首。
  耒阳交通便利。107国道、京珠高速公路、京广铁路并行南北,与横贯东西的川闽公路交汇于市区;耒水、舂陵水四季能航;境风乡、镇、村皆通公路,密如珠网,客货运便利。
  耒阳正在崛起。新中国成立后,尤其是撤县改市来的十年,党政领导率领全市人民,把握改革开放之天时,运用自然环境之地利,耒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今天,耒阳中等城市的骨架已形成,市区宾馆、商贸、金融、医疗、服务设施齐全,酒家、娱乐、旅游等第三产业发达,全市有餐馆酒吧1000余家,商业网点 14000余个,文化事业机构190多人,医疗卫生机构145个,电视台和电视转播台9座,影剧院3个,上等级的游艺厅、歌舞厅180多个。城乡人民的居住、医疗、卫生、公共环境、文化娱乐等都有较大改善。到2010年,耒阳市将以经济繁荣、社会稳定、环境优美、人民富裕、文明昌盛的现代化中等城市耸立在世人面前,成为湖湘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。
  耒阳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,耒水中下游。市境面积2656平方公里,辖21乡、10镇、3个街道办事处,人口116.8万;城市规划区面积54平方公里,建成区面积12.5平方公里。
  耒阳历史悠久,为湖南省最早设立县治的古城之一,历有“荆楚名区”之称。在夏商时代属古荆州,周属楚,秦置耒县,西汉高祖五年因水制名,定名耒阳县。元代由县升州。明、清皆为县治。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,湖南省政府因避战火搬迁耒阳;1986年改县设市,隶属湖南省衡阳市。
  耒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,气候温和,雨量充沛,光照充足,四季分明。常年平均气温17℃~18℃,常年平均降水量为1337毫米,日照时间1640小时左右。
  耒阳资源丰富。全市有植物1280余种。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,常年产量44万吨左右,兼种小麦、红薯;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、油菜、烤烟、柑桔、茶叶、黄花、板栗等。年产棉花4万担。现有森林面积15.9万公顷,林木蓄积量95.8万立方米。用材林主要有杉、松、梓、树等,经济林主要有油茶、楠竹等,油茶面积121万亩,常年产量350万公斤,均居全省之首。楠竹蓄积量达2000多万根,年产商品竹50万根。农产品特产茶油、茶叶饮誉海内外。耒阳茶油色清味香,油酸量高,营养丰富,畅销全国各地;江头茶叶,早在唐代中叶即被朝廷列为贡品御茶,声名远播。耒阳矿产资源丰富,已探明的达8类45种,主要有煤炭、高岭土、大理石、铁、锰、铅、锑、铌钽、铀等。煤炭勘探储量4.6亿吨,居湖南之冠;高岭土储量3600万吨,晶形好,粒度细,是极好的造纸涂布原料;大理石储量丰,质地好,曾为建造北京人民大会堂、人民英雄纪念碑和黄鹤楼等建筑提供了优质汉白玉。
  耒阳区位优越,交通发达,通讯便利,能源充足。京广铁路、京深公路(107国道)、耒水和正在修建的京珠高速公路纵贯南北,耒吉(1817线)公路和耒常(1811线)公路相连,横穿东西,并在市内交汇,耒水、舂陵水四季通航,枫冲大型机场可利空中之便。境内公路总长1900多公里,铁路120余公里,水路180余公里。水运、陆运、空运形成网络,四通八达。迄今,耒阳相继开通了万门城乡程控电话、无线寻呼、移动电话、传真等通讯技术,全市随时可与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拨通话。大大缩短了耒阳与国内外交往的距离。电力设施能充分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电需要。
  耒阳风光秀丽、人杰地灵。蔡伦造纸,功益万代;谷朗平乱,史传佳话。境内蔡侯祠、蔡伦造纸池、蔡伦墓、杜陵祠、杜甫墓、明初的环秀楼、清代的凌云塔等使人思怀;汉张良隐居的直钓岩、三国诸葛武侯屯兵的侯憩仙、云缠雾绕的五峰仙、可沐浴治病的汤泉温泉等令人神往;马阜晴岚、麓歧晚障、西湖荷花、易口渔家、杜陵烟雨、蔡池月夜、花洲春涨、耒江夕照、青麓迥澜、高冈芳草等耒阳十景,使游人赏心悦目,流连忘返。
  改革开放以来,耒阳以“沿海的内地,内陆的前沿”而著称,是国务院批准的湘南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,也是湖南省实施“放开南北两口,建设五区一廊”战略的南大门,经济发展迅速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。农业上,围绕确保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增加两大目标,大力调整产业结构,在稳定和提高粮食产量的前提下,着重发展了以种养业为重点的多种经营,以提高农业效益为目的的湘南农业综合开发,形成了以粮食生产为基础,林、牧、副、渔全面发展的新格局。初步建成了优质稻、优质棉、烟、板栗和瘦肉型牲猪等商品基地,与此同时,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、三产业发展迅速,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。工业上,初步形成了以煤炭、电力、机械、化工、食品、造纸、建材为骨干、门类齐全且具有相当规模的新兴工业体系。

耒阳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发明人蔡伦的故乡,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城,因地耒北而得名。
   据考古发掘资料证明,早在新石器时代,耒阳境内已有人类生息繁衍。
   战国时代属楚。
   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)置耒县,因耒水而命名,隶长沙郡。《嘉庆一统志》载:“耒阳故城,在今县东北四十五里。”具体地点失考。
   西汉高祖五年(前202),分长沙郡北境置长沙国,南境置桂阳郡,改耒县为耒阳县,隶桂阳郡。汉景帝前元二年(前155),封其庶子刘发为长沙定王。景帝后元二年(前142),诸王朝帝,舞拜,定王动作吊滞,帝问其故,刘发答:“臣国小地狭,不足以回旋。”景帝喜其对答,即诏令增益武陵、桂阳。自此,耒阳县随桂阳郡归属长沙国。
   王奔新朝天凤元年(14),改耒阳县为南平亭,隶南平郡(桂阳郡改)。
   东汉建武年间(25-36),废南平亭,复耒阳为县,隶桂阳郡,属荆州刺史部。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(208)赤壁之战后,刘备南征武陵、零陵、桂阳、长沙4郡,次年领荆州牧,建安十六年,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,督桂阳等郡,耒阳隶属刘备治下的桂阳郡。建安二十年(215),刘备、孙权争荆州,后和解,以湘水为界,东部的江夏、长沙、桂阳3郡归孙权,西部的南郡、零陵、武陵3郡归刘备,耒阳改属孙权治下的桂阳郡。
   三国时,耒阳一直是吴国的属地。吴孙亮太平二年(257),析耒阳县为4县:舂陵水以西之地置新平、新宁二县(即今常宁县),耒水以西、舂陵水以东之地置梨阳县(不久改名利阳县),耒水以东这地仍为耒阳县。新平、新宁、犁阳三县隶湘东部,耒阳且隶桂阳郡。西部均属荆州。
   西晋,今耒阳境内有耒阳、利阳二县,前者隶桂阳郡,后者隶湘东部,两郡均上属荆州(治襄阳,今湖北襄攀市)。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十年(395),撤利阳并入耒阳,隶桂阳郡,属江州。
   南北朝时,南朝宋,齐至梁天正元年(420-551),耒阳县隶桂阳郡,属湘州。梁元帝时(552-554),迁耒阳县治于 山口(一作鳌山口,即今大陂市),改隶湘东部,上属湘州。陈朝未变。
   隋文帝开皇九年(589)平陈,耒阳县更名为耒阴县,县治仍在 山口,隶衡山郡(湘东郡改),属刑州。
   唐武德四年(621),复名耒阳县,治所迁回汉晋故治,即今砂耒阳城,隶衡州。属贞贞观元年(627)起,上属江南西道。
   五代十国时,后梁太祖开平元年(907),封武安军节度使马殷为楚王,史称南楚,建都潭州(今长沙市),辖地囊括全湖南及广西东北部分。历后梁、后唐、后晋、后汉共45年(907-951),耒阳为马氏楚国属地,直隶衡州。后周广顺元年(951),南唐灭楚。次年,马氏旧部赶走南唐军,占有南楚湖南部分土地,臣服后周,耒阳仍隶衡州。
   宋朝,改名为来阳县,隶衡州衡阳郡,属荆湖南路安抚司。
  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(1282),因耒阳民众繁富,升为州,直隶湖广行省湖南道宣尉司。
   明洪武三年(1370)三月,耒阳因遭兵灾,人口骤减,复降为县,隶衡州康,属湖广布政使司。
    清朝仍为耒阳县,隶衡州府,属衡永郴桂道(初为衡永郴道)。
    民国3年(1914),改衡永郴桂道为衡阳道,耒阳隶衡阳道,属湖南省。民国11年(1922),废道存省,耒阳县直隶湖南省。民国26年(1937)12月,湖南省分置9个行政督察区,耒阳县隶湖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。民国29年4月,将全省改划为十个行政督察区,耒阳县隶湖南省第二行政督察区。民国33年7月3日,日军侵占耒阳城,县政府决定上堡街(今属黄市镇),后迁严塘镇(含属长冲乡)。次年8月15日,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,9月15日境内日军缴械,耒阳光复,县政府迁回县城。
    1949年10月7日耒阳解放,12日成立县人民政府,隶衡阳专区。1952年11月,衡阳、郴县、零陵三专署合并成立湘南行署,耒阳隶湘南行政区。1954年7月,撤销湘南行署,改设衡阳、郴县两个专署,耒阳隶郴县专区(1960年改名为郴州专区,1979年更名为郴州地区)。1983年7月1日,改隶衡阳市。
    1986年11月,经国务院批准,耒阳县改为耒阳市。仍以原城关镇为市区范围。1989年3月,撤销城关、灶市2镇,设置蔡子池、水东江、灶市街3个街道办事处,并将三架乡的一时在牌村民小组划归水东江街道办事处管辖,三架乡的锡里村民委员会21个村民小组、余庆乡的联平村民委员会11个村民小组划归灶市街道办事处管辖。3个街道办事处共辖8个居民委员会、16个村民委员会。

地处衡阳盆地南缘向五岭山脉地过渡地段。从东向西,由海拔478.5米(枫泉乡上坳上)递降到70米(集贤乡瓦泥矿);自南向北,由海拔301米(公平圩镇马石岭)递降到70米(新市镇水西村);由西南向西北,从海拔623米(长坪乡破塘村)递降到66米(雅江乡联盟村南门塘),形成东、南、西南高,中、西北部低,自东南向西北形成一个波浪式的倾斜面,恰似一个朝西北开口的马蹄形。地形较为复杂,山、丘、岗、平地俱全,但岗地、丘陵地貌为主。山地最高点坪田乡元明坳(海拔845米),地势比降19‰东、南、西南由元明坳、五峰仙、侯憩仙、鼎丰坳、神岭、马仔山等45座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和165座海拔300~500米的山逢,构成天然屏障,山体连绵,呈弧形展布,山热陡峭,是耒阳市的竹木产地;山地前沿丘陵起伏,海拔200~300米,为市境地的油基地;中部和西北部地势低平,起伏和缓,岗地、平原相间,海拔65~130米左右手,是市境鱼米之乡。市内较大的垌田主要有遥田垌、仁义十里垌、夏塘垌、马水垌、三都垌、高炉垌等15个。全市陆地与水面之比是9.5:0.5。
   耒阳市形较为复杂,山、丘、岗、平地俱全,但岗地、丘陵地貌为主。山地最高点坪田乡元明坳(海拔845米),地势比降19‰东、南、西南由元明坳、五峰仙、侯憩仙、鼎丰坳、神岭、马仔山等45座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和165座海拔300~500米的山逢,构成天然屏障,山体连绵,呈弧形展布,山热陡峭,是耒阳市的竹木产地;山地前沿丘陵起伏,海拔200~300米,为市境地的油基地。
   发源于广西兴安的湘江干流,自祁东归阳镇入境,依次流经祁东县、衡南县、常宁市、市区、衡阳县、衡山县和衡东县,衡阳境内长226公里。衡阳境内流域面积在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湘江一级支流有舂陵水,蒸水,耒水、洣水。
   耒水属于长江流域的湘江水系,位于湖南省的东南部,发源于桂东县石门山,流经桂东县、汝城县、资兴市、郴州市苏仙区、永兴县、耒阳市至衡阳市下游5公里汇入湘江。干流全长439公里,流域面积11905平方公里。耒水的黄草坪以上主流称为沤江,黄草坪以下至桥口墟下8公里处左纳郴水之前称作东江,之后叫耒水。
   舂陵水发源于蓝山县的人形,经嘉禾、桂阳,于常宁县及耒阳市交界处菱河口汇入湘江,流域面积6623平方公里,干流长度223公里,河床平均坡降0.8‰。
   耒阳常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08小时。常年平均气温为17.9℃。常年最热为7-8月,平均最高气温34.7℃,极端高温一般年份为38-39℃,最热时市区曾达到40℃。常年最冷为1-2月,平均最低气温为-0.5℃。 
   耒阳境内为低山丘陵地带,属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区,既具阳光丰富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,又有雨量充沛、空气湿润的海洋性气候特征。